当前位置: 首页 > MBA新闻 > 行业新闻 >

【MBA职场】“喜欢”的工作不是找出来,而是创造出来的

       对大多数人来说,要喜欢上现在的工作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却十分困难。光停留在意识层面难以持之以恒,即使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也容易放弃。但世界上没有“完美”工作,与其抱怨,不如尝试着改变看看。

 

       如今工作的机会多了,选择的空间也更大了,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所学的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后从事的行业。能力储备和迁移水平较高的人,或许能突破专业的限制,要么修个双学位,要么干脆换个专业,在走出校园之前,先行调整就业的方向。

 

       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主动把握和调整未来的方向,大多数人还是按照既定的路线求学择业。有人觉得在工作中找不到激情,内容枯燥缺乏兴趣,环境一般,没人指导,工作不知要怎么开展,有时还要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。

 

       于是有意无意地心生抱怨,然后是懊悔,当初要是能选个好一点的专业,就能找一个“热门行业”,或许早已开上奔驰宝马,迎娶白富美。

 

      你的人生就是你无数次选择的结果,或许现在走的这条路并不是最适合的,但后悔、抱怨、失落并不能改变现状。今天的选择决定明天的生活,与其继续怨天怨地怨空气,不如尝试着改变看看。

 

 

        很多人可能相信,一定有一份理想的工作等着我去发现,但世界上没有“完美”工作。更多的情况是,你所拥有的正是别人羡慕的,只是自己没有发现,总觉得“别人家”的才是最好的。

 

       就像浏览朋友圈,我们总会羡慕别人的幸福和快乐,实际上你所看到的只是别人愿意让你看到的东西。

 

       你在羡慕高管白领在职场上自信从容的身影,却没有看到他们一天工作12个小时,周末节假日加班,定期学习培训的艰辛。

 

      Google第20号员工、第一位产品经理,后来做了雅虎CIO的玛丽莎﹒梅耶尔在接受《彭博商业周刊》采访时曾说,在对Google的报道里,大家都忽略了“努力工作的价值”。

 

       有人说,我就愿意过上这样的生活。那好,你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,去改变,可事实上,大多数人只在脑袋里过过瘾,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。

 

       同样面对不如意、困难和挫折,有人主动改变、有人被动改变,有人干脆就破罐子破摔了混日子。

 

       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把人分为三种:

 

       点火就着的“可燃型”的人。这类人只要给他一点支持和鼓励,有人引导和带领,就可以促发改变。 点火也烧不起来的“不燃型”的人。这类人似乎对什么都漠不关心,相信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,不仅不燃烧,时常还会给人泼冷水。 不用点火自己就会熊熊燃烧的“自燃型”的人。这类人做事积极主动,不用等别人的吩咐和指派就自发去干,他们往往是热爱工作的人。

 

       职场上,尽量减少接触“不燃型”的人,更不要把自己变成这类人;努力成为“自燃型”的人,主动思考,积极改变,在工作中积累和成长;至少也要成为“可燃型”的人,在别人的带领下不断进步。

 

 

 

      那么,要如何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“可燃型”的人,在工作中寻找成长的空间和个人价值呢?

 

喜欢上自己的工作

 

       理想的状态下,我们应该从事一份“自己喜欢的工作”,但正如开篇所言,很多人在择业时,并没有仔细考虑过自己喜欢的行业和岗位,个人条件符合哪些岗位的要求,就从事那样的工作,很难称得上喜欢,有时还存在许多“不得不”的情况。

 

      稻盛和夫大学时专攻的是当时热门的有机化学,但求职时并没有如愿以偿地进入想去的公司,不得已才就职于一间生产绝缘瓷瓶、属于无机化学领域的企业松风工业,而研究新型陶瓷也是被分配的、不得不做的工作。

 

      当时这个领域还是个未知的世界,可供研究的资料很少,公司也没有像样的实验设备和具有经验的前辈。稻盛和夫想到辞职,但是没有成功,只能继续待在那里。

 

      于是,他决定改变自己的“心态”——埋头到工作中去。后来,他创办的京都陶瓷株式会社(现日本京瓷株式会社)成为世界500强企业。

 

       大多数人面对不满意的现状,难免会产生抱怨、牢骚、消极应对的态度,总觉得被人安排分配的工作做起来不舒服。但如果你不肯放弃这样的想法,就很难从工作的“痛苦”中解脱出来。

 

       有些时候,成就感来源于挫败的经历,如果没有“不舒服、痛苦”的考验,就失去了孕育成就的土壤。试想,如果每天做的事情都能力范围之内,即使做得再多,也很难有所提升。

 

       稻盛和夫把“被分配的工作”当成自己的天职,脚踏实地,从眼前开始。那么,你也可以告诉自己,现在暂时的不适应和困难,为我提供了学习提升的机会,这也是那就老话常说的,“与其抱怨,不如改变”。

 

为自己设置“成就板”

 

        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段(比如一周、一个月)每天出门前问问自己,今天的工作能给我带来怎样的收获?能学到哪些知识?锻炼哪些能力?能接触到什么样的人群?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,把这些收获统统写在成就板上,一段时间后,那些“讨厌的”工作似乎没那么烦人了。

 

       即使做不到热爱,至少让自己不那么排斥这份工作。问问身边的伙伴和朋友,能真正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的人少之又少,大多数人需要学会在现有的工作中适应和发展。与其苦苦追寻自己喜欢的工作,不如先喜欢上已有的工作。

 

投入到工作中去

 

       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“理想”的工作不是偶然碰上的,而是自己亲自制造出来的。要“喜欢上现在的工作”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却十分困难,光停留在意识层面难以持之以恒,即使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也容易放弃。

 

      所以,你还需要主动投入到工作当中,并在工作中寻找快乐的体验,从而激发内心的动力。

 

1.探寻工作背后的意义

 

      与工作要求相对应的,就是个人能力水平的高低。能力分为知识、技能和才干三大类,这是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。

 

      任何岗位对个人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,即使让从事了一份“喜欢”的工作,但能力不足以匹配岗位的要求,也很容易出现焦虑的情况,那时“喜欢”就可能变成“不喜欢了”。事实上,很多人不喜欢某项工作,是个人能力不足而不自知的表现。

 

       能力还有一个好处,就是具有可迁移性,尤其是技能和才干部分,可以在工作之间进行迁移,比如:语言表达、沟通、总结、汇报等,在做事时所反映出来的耐心、细心、责任心、高抗压等品质,也能运用到其他工作生活当。

 

       能力的积累和提升,往往需要通过具体的工作来完成。从这个角度上看,当你做某件事时,应该思考这件事所能带来的成长收获,主动赋予事情予意义。

 

      正如未来学家彼得·伊利亚德所言,“今天我们如果不生活在未来,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。”

 

2.“人事网书”——在工作中学习进步

 

       要成为主动工作的“自燃型”人才,只是一味地跟着别人的脚步走,很难形成独立思考、统观全局的思维。你需要找一个突破口,从某个比较感兴趣的方面入手,以“主导者”的视野,全身心的投入其中。

 

      怎么投入?

 

      除了按时完成工作任务,还需要思考有没有提高效率的可能?有没有其他更优化的方法?在现有的条件下还能做哪些改进?可以通过“人、事、网、书”的方式钻研和提升。

 

      人:请教那些有经验的前辈,向他们了解这个岗位的基本情况和要求,让他们给你一些建议和方向。如果从事的新项目,公司里没有相关人员,可以通过网络、他人介绍等方式寻找到你想要的人。 事:在行业中寻找参照对象,看看别人是怎么做这项工作的,有没有可借鉴的方法; 网: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的资料、文献、行业动态、专家意见,与同业者沟通与交流 书:阅读相关的书籍、书评,掌握系统性知识。

 

       总之,不要让自己淹没在在繁杂的工作事务当中,要有所思考和提升。

 

3.小确幸及时反馈

 

       在忙碌的工作中,能够寻得快乐的小火苗实在不容易,如果不把它外显出来,则很容易熄灭。

 

       相比纯娱乐的游戏,工作提供了经济收入、发展空间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,可为何大家更喜欢玩游戏,而不喜欢工作。

 

       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及时反馈。打掉一只小怪兽得500分,战胜小BOSS得到10000分,搞定大BOSS得到50000分。你的每次行动都能得到及时奖励。游戏通过这种方式,让人们获得最及时、最直观的成果反馈,激发个人继续玩下去的动力。

 

       同样道理,在工作中收获的每一次快乐的体验,每一次激动人心的时刻,每一份微小而确定的幸福,都需要外显出来,给自己一点奖励。

 

       看一场电影、参加一次旅行、来一顿大餐,哪怕是拍一张“傻傻”的自拍照、发一段“自嗨”的语录晒到朋友圈,都是对自己最大的鼓励。

 

工作不一定非要做得很苦闷才叫努力,在工作中寻找乐趣才是保证持续投入的最大动力。

 

       你可以努力追求“喜欢”的工作,但在找到它之前,先认真做好现在的工作:

 

       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“可燃型”的人 转变观念,“喜欢”上现在的工作 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,探寻工作背后的价值意义、在工作中学习进步、把快乐带到工作中去。


更多资讯请关注MBA之窗微信公众号:

 

Tag: